葡萄糖共基質馴化后污泥B2中,占比靠前的菌屬種類分別為Thauera (12.3 3 % )(3.00%)和SM 1 A02(3.00%),5種菌屬占比超過30%; Tolumonas在其他兩組污泥中含量幾乎為0,故該菌屬一定與葡萄糖降解存在某種聯系,是葡萄糖大量存在時的優勢物種。單一碳源貧營養環境馴化后污泥B3中,馴化環境較為極端,菌屬間豐度差異巨大,占比前5的菌屬為5中菌屬總量占比超過60%,均為高1,2一二氯乙烷濃度下優勢菌屬,污泥特異性增加;細胞呈革蘭氏陰性,好氧,兼性嗜氫自養菌,部分種具反硝化作用的菌屬大量增加,占比超過40%,說明更加適應單一1,2一二氯乙烷碳源的環境,能在短時間迅速繁殖,也可能是因為與該菌存在競爭關系的菌群難以快速適應單一1,2一二氯乙烷碳源環境,菌群數量下降,為提供了生存空間;, Methyloversatilis, Thauera和SM 1 A02與1,2一二氯乙烷降解關系密切,需要重點研究。 有文獻記載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具有1,2一二氯乙烷降解能力的好氧菌類,其中大多數都屬于Xanthobacter, Ancylobacter和Pseudomonas這三類菌屬,1,2一二氯乙烷在好氧條件下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 H20和無機氯化物。本研究中該三類菌屬豐度的變化情況如圖6.12所示。菌屬Xanthobacter, Ancylobacter和Pseudomonas在3個污泥樣本中含量均很低,含量最多的菌屬Xanthobacter占比仍<1.5%,菌屬Ancylobacter占比<0.1%,菌屬Pseudomonas在馴化污泥中則徹底減少到0;三類1,2一二氯乙烷降解菌屬在經馴化后含量不僅未能提高,相反卻有所下降甚至徹底消失。由此推測:①菌屬Xanthobacter, Ancylobacter和Pseudomonas抵抗環境改變的能力較弱,在廢水處理污泥體系中競爭力不足,污泥體系中含有對此3類菌屬的不利的菌類。②在本實驗環境當中菌Xanthobacter, Ancylobacter和Pseudomonas對于降解1,2一二氯乙烷未起到明顯作用,該三類菌屬雖然可以降解1,2一二氯乙烷,但是在水質復雜的廢水體系中,1,2一二氯乙烷并非該三類菌屬的優先降解物質;也可推知在實驗環境中培養的菌種單一的可降解特定目標污染物的菌類投放到實際廢水處理體系當中時,可能難以達到期望的廢水處理效果,基于“全局觀”的污泥強化策略則更為實用。③實驗中高濃度1,2一二氯乙烷的高效降解源于其他菌屬的作用結果,多種菌屬與1,2一二氯乙烷的降解有重要關聯,強化培養將使污泥體系產生該特異性。www.shmnm.cn |